貝類海鮮洗沙有法 用鹽水養快速吐沙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16/05/13 16:38

最後更新: 2016/05/13 16:38

分享:

分享:

相片來源:iStock

處理貝殼類海鮮並不容易,但為了令大家食好東西,TOPick 教大家食海鮮前的預備功夫。香港海鮮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說,貝殼類海鮮吐沙最簡單的方法是用淡水或鹽水養,約3-4小時,亦可以直接把某些貝殼劏開,如蟶子,只要將內臟清除,沖走沙即可。

食物安全中心建議,貝類海鮮應在烹煮前先除去內臟及生殖器,每次只吃小量貝類,並避免吃下烹調汁液,因為部分貝類毒素可溶於水中。

其他文章:帶子和扇貝 哪些部位不可食?

貝類海鮮多含毒素 烹調亦未能消除

1. 帶子及扇貝

食物安全中心指出,帶子及扇貝向來常見於在坊間食肆,但事實上兩者體內都積聚了不少重金屬,例如鎘;以至麻痺性貝類毒素,如果烹調不好隨時中招。

其實大部分西方國家的人們都只吃閉殼肌,但本港市民卻習慣把內臟、生殖腺和肌肉一併吃下。

2. 生蠔

蠔以過濾大量海水的方式進食,體內容易積聚細菌和病毒,甚至化學污染物,包括重金屬如鎘和鉛等。因此高風險人士如長者、幼童、孕婦和免疫力較弱的人及肝病患者,應避免進食生蠔。

事實上,積聚在蠔體內的重金屬,烹調的過程亦未能去除。雖然進食受重金屬污染的蠔而引致急性中毒的情況並不常見,但長期攝入重金屬可能會影響健康,例如長期攝入過量的鎘可能影響腎臟及骨骼。